【戚邑 • 故事】(一)戚邑与卫国孙氏

创建时间:2021-11-24

 

       文献记载,周文王少子康叔始封立卫国,其九世孙卫武公姬和,生子惠孙,“惠孙生耳,为卫上卿,食邑于戚,生武仲乙,亦曰孙仲,以王父字为氏”。由此戚邑成为孙氏家族的封地和后世孙姓的重要起源地。记载春秋史的《左传》中3处提及卫国帝丘,而关于“戚”的记载则多达30余处,提到孙氏的更有60多处。

       孙乙,字武仲,是孙氏得姓始祖,乙生庄子(孙及),及生昭子(孙炎)。自孙炎之子桓子(孙良夫)始,《左传》里记事渐详,且情节跌宕起伏,有声有色。孙良夫是卫国的执政大臣,位居上卿,为卫成公、穆公、定公三朝元老。卫定公即位没几年,孙桓子去世,其子文子(孙林父)继承了爵位与采邑,春秋以来,由于戚邑独特的地理位置,在诸侯争霸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孙氏家族逐渐与卫国公室、国君产生尖锐的矛盾斗争。公元前584年,孙林父叛卫归晋,采邑戚也成为晋国属地。卫定公为此专程到晋国进行交涉未果,孙林父在晋国避难多年。

       公元前577年,卫定公到晋国,晋厉公因孙林父有归国的愿望而要求卫定公接见,被卫定公拒绝。之后,晋厉公又不经卫国同意,强行派人送孙林父回国见卫定公。卫定公想不见他,其夫人劝道:“恐怕不太好吧,他是先君宗卿的继承人,大国又为其说情,如果不答应,晋国借口出兵讨伐,卫国说不定会亡的。虽然你讨厌他,然而还是比亡国要好吧?你还是忍耐着见他一次吧。”于是,卫定公只得勉强接见了孙林父,并且恢复了他的职位与采邑。定公病故,太子即位,是为卫献公。献公贪图玩乐,且对大臣不予信任。孙林父回到卫国,一开始就存有戒心,他更是把贵重的宗庙祭祀青铜宝器从国都全部转移到封地戚。他还加强了与晋国大夫们的友好往来,以备外援。 

 

 

 

       公元前559年的一天,卫献公约孙林父与宁惠子到宫中赴宴。两位重臣皆穿好朝服而准时前往,但在宫门口从早上等到黄昏,肚子都饿扁了,也没见献公召见。后来听说献公在苑囿射鸟玩,二人忍着饿去找献公,献公却穿着猎装戴着猎帽和他们聊起了天,似乎根本没有请客吃饭这回事。作为国家大臣遭到如此戏弄,岂能不生气窝火,于是孙林父离开国都,回到他的封地戚,不再上朝。必要时,派大儿子孙蒯代为入朝请命。

       又有一天,卫献公对入朝请命的孙蒯以酒食款待,并让乐师歌曲助兴,且指定演唱《诗经·小雅·巧言》的最后一章,歌词似乎有影射之意。听着乐师的演唱,孙蒯十分不自在。席散之后,孙蒯越想越害怕,立即返回戚邑,将情况向父亲汇报。孙林父听完,略加思索后说:“看来国君在猜忌我了,不先下手,必定被其所害。”于是聚众反叛,攻打卫都帝丘。献公赶忙派子矫、子伯、子皮三位公子前往谈判,但都被孙林父杀了。几天过后,卫献公撤退至鄄邑(今山东鄄城县西北),又派出公子子行去向孙林父求和,还是被孙林父杀了。看到大势已去,卫献公只好逃奔齐国,孙氏家兵紧紧追赶,在阿泽(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之地又大败卫军,逃到齐国后,卫献公只剩下几名亲信。

       不久,公孙剽被立为国君,是为卫殇公。孙林父重新又执掌了卫国政权,一些诸侯国随后与之盟会,从而认可了这场政变。时光荏苒,孙氏宗族在卫国的权势日益发展,对此,同辅国政的宁氏宗族当然不能容忍,彼此明争暗斗。尤其是宁惠子之子宁喜与孙林父争宠,两家关系进一步恶化。

       公元前547年,转眼卫献公在齐国已流亡了12年,他时时关注着国内发生的事情,当了解到孙氏与宁氏的矛盾后,便派人回国秘密与宁喜联络。2月6日这天,孙林父与长子孙蒯都在戚邑,次子孙嘉则出使在齐国,只有三子孙襄留守在帝丘都城家中。宁喜乘机率兵突然袭击都城的孙家,孙襄负重伤而死,孙家被攻克。第二天,宁氏杀了卫殇公及其太子。三天后,卫献公回到卫国,复任国君,并很快组织起军队攻打孙氏的戚邑。 

       孙林父看到形势危急,便马上向晋国求救,晋国出兵干预,帮助孙氏戍守戚地。然而卫军正在进攻的势头上,在战斗中杀死了晋军300余人,孙氏也进行了一些反击,双方都有伤亡。晋国见如此干预效果不大,便召集诸候国,商讨对策。6月,晋、鲁、宋、郑、曹等国会盟于戚,组成多国部队,开始讨伐卫国。

       面对大军压境,卫国被迫求和。在诱迫性的和谈会盟中,晋国不但俘虏了卫国的宁喜等大臣,并将卫献公也执而囚之,同时将卫国西部懿氏的60邑土地,划归孙氏名下,大大扩展了戚地。至此,孙氏之戚邑作为一个独立的区域,被置于晋国的保护之下,成为晋国东部边疆上的势力范围。  

       然而,该局面维持到公元前535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年八月,卫襄公去世,卫灵公即位。此时晋国的实力已大大削弱,有一些晋国大夫便提出与卫国交好,对执政晋卿范献子说:“卫国侍奉晋国一直顺从亲和而晋国对卫国却不加礼遇,不但包庇孙林父这样的叛乱者,而且占取其土地,这样其他诸侯国会不服而有二心。卫晋本兄弟之国,如不相亲睦,还有谁来信服晋国?今天卫君新立,如再不以礼待之,卫必叛我,这样便会进一步妨碍我们与其它诸侯国改善关系。”范献子便将此转告给执政大臣韩宣子,韩宣子表示同意,决定派范献子去卫国吊唁,同时趁机把孙氏的戚邑归还给卫国。

       由于晋国解除了对戚邑的保护,并将它归还给卫国,孙氏与卫候的结怨颇深,戚邑不会再是孙氏宗族的世袭领地,从而也就结束了孙氏对这块土地将近200年的统治。不久,孙林父次子孙嘉带领部分孙氏家族迁徙到戚邑西南方向近百公里外的汲郡(今河南辉县一带)。